入市规则的新动向:
广东:110kV以上新能源项目按“基数电量+市场电量”参与市场,偏差部分按现货节点电价结算。分布式新能源鼓励以虚拟电厂聚合方式参与现货交易和绿电交易。
浙江:集中式风电、光伏电站90%电量执行政府授权合约电价,10%参与现货交易。分布式光伏暂不强制入市,可自愿参与绿电交易。
新疆:普通光伏项目保量保价500小时,风电保量保价895小时,超出部分全部入市。
江苏:集中式光伏、风电全年保量保价发电小时数分别为400小时和800小时,超出部分全部入市。
湖北: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全部入市,分布式新能源暂不参与市场化交易。
辽宁:除分布式光伏和特殊类型项目外,其他新能源项目全部参与市场化交易。
宁夏:集中式新能源项目优先发电小时数外全部入市,扶贫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实行全额保障收购。
陕西: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除保障居民、农业用电及线损电量等对应的优先发电合同电量外,全部参与市场交易。
山东:新增分布式光伏项目通过自行注册入市交易或虚拟电厂聚合等方式自主参与电力市场,未自主参与的项目按发电量一定比例(风电30%、光伏15%)确定参与电力市场结算的上网电量。
黑龙江:平价风电、光伏项目发电保障小时数暂分别按700小时、450小时确定,剩余电量全部进入市场交易。
河北南网:分布式光伏入市电量比例为20%。
蒙西电网: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分布式光伏暂不参与市场交易。
蒙东电网:分布式光伏除“保量保价”优先发电小时数以外,剩余所有发电量均参与电力市场。
政策变化的影响:
促进新能源发展:通过市场化交易,推动新能源项目的发展,提高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占比。
优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交易有助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市场的效率和效益。
挑战与机遇并存:新能源项目入市面临电价波动等挑战,但也为企业提供了通过市场交易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
行业趋势:
全面入市: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新能源项目全面入市已成为趋势。
技术升级:新能源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升级,提高项目效率和效益,以应对市场竞争。
多元化发展:新能源企业需要通过多元化发展,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20省风、光项目入市规则新动向解析
截至2025年,全国20个重点省份针对风电、光伏项目入市规则推出差异化政策,核心变化集中在市场化比例提升、保量保价小时数调整、交易模式创新三大方向。以下是具体省份的关键动向及行业影响分析:
一、市场化比例显著提升,强制入市成主流
强制入市省份:
湖北、辽宁:集中式新能源项目(110kV及以上)全部电量需参与中长期及现货交易,未直接参与交易的项目按市场化结算均价执行。
新疆、江苏:普通光伏保量保价小时数分别为500小时、400小时,风电为895小时、800小时,超出部分全部入市。
黑龙江:平价风电、光伏项目保障小时数分别降至700小时、450小时,剩余电量全进市场。
高比例入市省份:
冀南电网:集中式光伏入市比例60%,风电30%,分布式光伏20%。
山东:新增分布式光伏可自主选择全电量或15%发电量入市,未选择则按15%强制结算;风电项目比例为30%。
二、保量保价政策收紧,倒逼技术升级
保量保价小时数下调:
宁夏:普通光伏、风电优先发电小时数仅155.8小时、233.8小时,较2023年大幅下降,90%电量需市场化。
陕西:集中式光伏、风电优先发电小时数分别为350小时、520小时,其余全部入市。
技术升级需求迫切:
电价波动倒逼降本增效:山西、山东等地光伏现货均价曾跌破0.2元/千瓦时,企业需通过储能配置、虚拟电厂聚合平滑出力波动,降低电价风险。
设备效率提升:TOPCon、HJT高效电池技术加速量产,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5.5%,成为项目竞争力关键。
三、交易模式创新,分布式光伏破冰
分布式光伏入市路径:
浙江、广东:鼓励分布式光伏以虚拟电厂聚合方式参与现货交易和绿电交易,暂不强制入市。
河北南网:10kV以上分布式光伏20%电量入市交易。
山东:明确2030年全面入市时间表,新增项目需通过“自主选择+强制兜底”机制逐步适应市场。
绿电交易与绿证分离:
江苏、浙江:优先组织非补贴项目参与绿电交易,绿证价格与电能量价格分离,提升环境价值收益。
湖北:允许绿电交易电量通过双边协商确定绿证价格,开放跨省交易。
四、区域分化与政策联动
区域政策差异:
西部资源区(如新疆、宁夏):保量保价小时数较高,但市场化比例逐步提升。
中东部分布式密集区(如山东、河北):强制入市比例高,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虚拟电厂结合。
国家-地方政策协同:
国家发改委明确新能源全电量入市目标,地方细化执行细则。如山东要求2025-2026年新增项目入市,2030年全面覆盖。
五、行业影响与应对策略
短期挑战:
电价波动风险:新能源出力随机性与现货市场电价负相关,需通过储能配置、绿证交易对冲风险。
投资结构变化:光伏电价风险导致部分省份新能源指标“重风轻光”,需关注土地成本与消纳空间。
长期机遇:
技术升级窗口期:高效电池技术、光储一体化项目将获溢价收益。
商业模式创新:探索“绿证+碳汇+储能租赁”多元收益模式,降低对电费依赖。
结论:20省新能源入市规则呈现强制入市比例提升、保量保价收紧、交易模式创新三大趋势,倒逼企业加速技术升级与商业模式转型。从业者需重点关注电价波动管理、区域政策差异及技术储备,以应对全面入市挑战。